实践育人

【城理青年行】弘扬红色精神 赓续文化根脉 “乡”约河源 小志公益实践团赴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3-08-02 11:08:43冯田丽 浏览次数: 143

本网讯(记者 林彩云 胡心睿 颜思蔓)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广东乡村历史记忆和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7月24-26日,“乡”约河源——小志公益实践团先后前往河源市忠信镇花灯博物馆和柘陂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弘扬红色精神,赓续文化根脉”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参观调研忠信花灯博物馆(谢丽莹 摄)

忠信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它集民间编织、剪纸、绘画、书法、诗词、对联、竹艺于一体,种类繁多,有宫廷灯、状元灯、缭丝灯、龙凤灯等类型,设计独特,造型精美。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忠信花灯和吊灯习俗,从花灯源流、花灯艺术、吊灯习俗、传承保护四个篇章,全方位地展示忠信花灯制作的材料、工具、流程,以及品种、结构、纹样等特色。实践团通过参观调研全面了解忠信花灯,深入剖析花灯的历史渊源,深挖其蕴藏的历史记忆,感受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奇特的艺术魅力。

据了解,忠信花灯起源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是宝贵的客家文化遗产,2006年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原文化为忠信花灯提供了人文和艺术基础,又与忠信地区的文化相融合,并受到迁徙途中各区域风俗花灯的影响。当地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竹篾和各种色彩纸张作材料,潜心研究,辛勤劳作,从思想内容、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场景氛围到制作技术上都做了大胆的创新,使忠信花灯更臻完美,达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境界。

实践团拜访忠信花灯民间手艺人(李佩华 摄)

在新下村委员吴冬梅的帮助下,实践团拜访了忠信花灯民间手艺人吴静旺。吴爷爷制作花灯至今已有70余年,他热情地分享自己花灯制作的传承经历,在他的讲述中,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忠信花灯详细的制作过程,以及发展面临的困难,由于忠信花灯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时间成本高,加上年轻村民外出务工等原因,忠信花灯民间传承艺人逐渐减少。他表示,实践团前来拜访了解花灯的传承与发展他很欣慰,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去了解忠信花灯,把花灯文化传承下去。

实践团参观红色革命基地(谢丽莹 摄)

忠信镇柘陂村是广东省60个“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村之一,为深入了解当地红色革命历史,实践团成员一同前往柘陂村红色教育基地,走进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和连平县革命斗争史展览馆。教育基地设有华南小学革命斗争史情景展、钟明、邓基、吴建昌英雄事迹展、平民夜校、儿童识字班等展厅,通过馆内的历史文物、图文资料,实践团深入了解革命先烈们的生平事迹及其为党和人民作出的卓绝贡献,深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奋斗和奉献换来的,新时代青年更应接好新时代接力棒,将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中。

实践团成员龙嘉琰表示:“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忠信花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位青年人都应保护好、传承好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走访红色革命旧址,我们深入学习了连平人民革命斗争的故事,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趁风华正茂之际,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以红色精神为力量之源,树立远大的人生追求与志向,用奉献绘就青春之梦。”

调研活动期间,实践团用镜头记录当地文化,接下来,实践团将以微视频多角度宣传忠信花灯和红色历史文化遗迹,让更多人了解忠信花灯、走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深挖非遗文化资源,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助力忠信镇文化资源“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