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
各学院:
为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青团中央启动了“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发动全团力量帮助大学生就业,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局贡献力量。
进一步将“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落细落实,团中央陆续针对五项具体措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发布工作指引,带动全团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化能力,顺利实现就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发布如下:
一、工作目标
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力量,组织大学生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各学院每年组织不少于25%的团支部,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实践计划。
二、参与对象
以团支部为主体,学生团干部、“青马工程”学员带头组织团员参加,团员青年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学期的日常报到类工作项目或不少于1个月的集中报到类工作项目。
三、参与方式
在校期间,以日常报到为主,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团员就近就便向城乡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年之家”报到,采取校地共建、支部结对、团员报到、骨干兼职等方式,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2、寒暑假期间:以集中报到为主,以“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实地调研、兼职锻炼等社会实践。
四、活动内容
发挥我校学生专业特长和人力资源优势,围绕地方和基层重点工作领域,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1、参与社区治理
推动我校学生深入社区,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困难救助等基层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计献策、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
2、开展课后服务
围绕思想引领、兴趣培养、素质拓展、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等为阵地依托,开展“七彩假期”、“四点半学堂”,常态化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3、组织社会调查
结合专业背景、研究课题、兴趣爱好和基层需要,访民情、察社情、知国情,有针对地开展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成果。
4、开展文体活动
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律、精神文明创建等内容,以书法、绘画、歌曲、舞蹈、话剧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公益性文化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5、促进基层团建
协助街道(乡镇)、社区(村)团组织开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参与基础团务、活动设计、项目实施等工作。
五、具体实施方案
1、摸排需求
各学院团委、团支部摸排本学院、本班级团组织供给服务能力,形成服务清单。常态化报到的项目周期原则上在3个月以上,做到供给服务项目化、项目岗位化。
2、组织结对
坚持组织推荐与自愿合作相结合,学院团委根据需求选择学校周边街道、社区(村)建立结对关系,或与学生寒暑假居住地的城乡社区基层团组织结对。团支部与城乡社区基层团组织结对报到原则上“一对一”,策划开展常态化服务项目。
3、岗位对接
各学院团委根据报到岗位需求,组织学院各团支部对接岗位、开展服务,鼓励和倡导日常社会实践机会较少的学生团员积极参与。
4、兼任职务。
综合学生团员服务事项、时长频次、工作成效和群众反映等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团员可推荐兼任街道(乡镇)、社区(村)团组织副书记、委员或团建指导员、青年干事等职务,进行重点联系培养。
5、认证评价
将大学生参加社区实践计划情况,作为学生团员参评各项团内荣誉、推优入党和骨干选拔的重要参考,并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符合志愿服务标准的工作计入志愿服务时长,兼任基层团组织职务等团内激励内容及时记入“智慧团建”系统。
附件:1、大学生社区计划开展情况统计表
2、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建议清单
校团委
2022年9月28日